之前在
著名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曾說:「嬰兒仰望他的母親,在母親眼中看見TA自己。」
試想如果嬰兒眼裡的母親總是憤怒的、情緒失控的。那麼TA在未來是不是很有可能也變得這麼憤怒暴躁呢?
暴脾氣媽媽
會養出這3種寶寶
1.暴脾氣寶寶
一次,在陪孩子練琴的時候,因為磨蹭,我對他發火了,很兇。孩子一下子被我嚇到,怔了一下,隨即也非常大聲、非常憤怒地對我吼「為什麼對我凶!」我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控,我們彷彿是彼此的鏡子,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凶神惡煞的樣子,同樣,他也淋漓盡致地模仿了我的樣子!
經常看到媽媽發脾氣,那麼孩子的脾氣也好不到哪去。發脾氣的媽媽在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「發脾氣是一種用來解決問題的方式」。所以,愛發脾氣的媽媽最可能收穫一個愛發脾氣、又凶又厲害的寶寶。
2. 慫包寶寶
真的見過那種特別愛發脾氣的媽媽,不管是不是孩子的錯,只要看不順眼就會各種發脾氣。孩子走路摔倒了,發脾氣,怪孩子不看路。孩子不小心碰到了水杯,發脾氣,怪孩子不小心。孩子跟別的孩子發生衝突,還是發脾氣,怪孩子太慫不會還手。
在這樣的成長壓力下,孩子唯有做到特別的謹小慎微,確保自己盡量少做事、少出錯,才能讓自己更安全。這樣的孩子會更少去主動嘗試新事物,更保守,貌似很乖,不會惹是生非,實則是孩子已經封閉了內心,對外界充滿了不安全感。這樣隨時隨地、無時無刻都處於火爆狀態的媽媽最可能收穫一個膽小、怯懦的慫包寶寶。
3. 木訥寶寶
多數時候,媽媽和孩子發脾氣都是因為孩子闖禍了,孩子闖禍給媽媽帶來了麻煩,比如要收拾殘局,或者需要重新購買被破壞的物品。為了避免再有麻煩的後果出現,乾脆就在發脾氣后禁止孩子再這樣做。
在媽媽不遺餘力的各種禁令下,禁止的不僅僅是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,連同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一同禁止了。所以,經常發脾氣的媽媽還可能收穫一個木訥的沒有靈氣的寶寶,「媽媽怎麼說,我就怎麼做」。
不發火,沒人能完全做到
每次發類似的文章,媽媽們都會抱怨:道理我都懂,可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暴脾氣。能不能教教我,該怎麼不生氣?
抱歉,不能。
能遇到什麼事都不生氣的,那是和尚。
有些人生氣了能緩一緩,理智思考一下,有些人急了,你越勸TA冷靜TA越玩命,那是天性。
我們能幫你的,只有下面的3句話。
發火之前
你需要默念的3句話
1. 是「犯錯」,還是僅僅「不夠好」?
可是,
嚴謹一點說,「不夠好」,指的是「沒有達到你的要求」。
你覺得玩具不能扔在地上,有土的欄杆不能摸,下雨不能踩水坑。但對孩子來說,TA的好奇,TA秩序敏感期的固執,TA對事物因果的探索……難道這些都是錯!
TA只不過沒有達到你成人世界的標準。
2. 你是想溝通,還是想發泄?
知道嗎?當你第一聲「吼叫」咆哮而出,你就已經關閉了溝通,開始發泄自己情緒。
試想一下,誰會仔細聆聽一個歇斯底里的人講述了什麼道理,孩子只會得到一個感受:「TA真兇!我很怕!TA為什麼這樣對我!」
3. 你想解決問題,還是掩蓋問題?
有些媽媽會說:「我知道發火不好,但是我不吼,TA就不聽啊!」的確,有些媽媽不是為了發泄怒火,她們以為這樣才能解決問題。那麼需要注意了:
發火不能解決問題,還會引發更嚴重的問題。
孩子出了一點錯就「吼叫」,很有可能最後的結果不是說孩子犯的錯越來越少,而是孩子越來越不敢讓父母「發現」自己犯錯了。有了什麼事情第一反應就是逃避父母的責備,趕緊清理現場。
比如說萱萱吃不完爸爸給盛的飯,因為害怕被批評就把碗藏在家裡的床底,等到爸爸後來發現的時候,飯早就發霉變質了。
恐懼的心態讓她不敢告訴父母自己克服不了的困難,也盡量避免跟他們溝通。
如果你想解決問題,溝通、引導,除此沒有第二條路。
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問題,是通過
http://www.buzzfunnews.com/20181031174.html
心情煩悶需要新鮮事刺激一下嗎?請上:http://www.buzzfunnews.co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