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:本文本來是要在9.18那天發出的,但這兩天因為有更重要的貿易戰文章,所以本文就推遲到今天才推送。
「
比狼牙山五壯士悲壯百倍
!
很少人知道。日軍進攻中條山國軍31軍以陣亡27000人代價,把十萬日軍阻隔在西北之外,改變整個戰局。八百衣衫襤褸十六七歲的軍人,被日軍逼到懸崖邊,彈盡糧絕。八百名『秦軍』,面朝陝西,跪天,再跪爹娘,唱著秦腔寧死不降,跳進滾滾黃河。
」
這是一段對「800壯士集體投河」即「血祭黃河」的描述,多少有些藝術修飾,這段歷史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過?。
▲
「八百壯士跳黃河」
一直以來,編者對一件事耿耿於懷,那就是人們對「血祭黃河」的質疑。
「血祭黃河」的歷史不似「狼牙山五壯士」那般廣為人知,我們此前數次介紹,文章一出來,立馬引來不少人的質疑、否定,甚至是謾罵攻擊,指責我們用
一段
虛假的歷史來塑造一個偉大的輝煌。
本文,將從「
歷史文獻
」、「
見證人員
」、「
官方反應
」及「
反對者意見
」四個方面來全面論述這段歷史,
不為駁斥反對者
,
只為讓讀者了解一個真實的歷史
。
一
文獻記載
所有否定這段歷史的人,他們一個「鐵證」便是這段歷史沒有文獻史料記載,他們說這段歷史最早現世於陳忠實2004年9月4日寫的一篇文章《一段幾乎湮沒的史實
:
中條山八百壯士血祭黃河》,對,就是寫《白鹿原》那位。
而陳忠實的這篇文章,其史料來源又來自於2004年出版的長篇紀實文學《立馬中條》,這本書里沒有指出任何關於「血祭黃河」的史料出處。
於是,一個邏輯就出現了:
《立馬中條》關於血祭黃河沒有史料依據與文獻記載,所以它的記述都不可靠,再加上它是文學作品,情節是虛構的。這自然而然就得出結論,「血祭黃河」是假的
。
他們還認為,陳忠實的文章,取材於文學作品的虛構情節,文章里的歷史自然也就是假的。
反對者為增強觀點的可信度與力度,還引用了一些其它證據。
比如引述了一些台灣現役軍官對該段歷史的否定說話,也引述了中國大陸某些「權威報道」,比如《南都周刊》曾刊發一位謝姓記者的調查文章,該文章經歷一翻「真相論證」後,便得出了該段歷史的是假的(下文我們會專門論述它們的不正確性)。
這些所有的證據其實是靠不住的,這些反駁意見里,很多都是進行了概念偷換。
以反對者的
「
鐵證
」
即該段歷史沒有文獻記載來說
,
這種說法根本是錯的
。
這段歷史在《立馬中條》一書里第一次進行了全面的介紹,並因為陳忠實的名氣,從而因其《一段幾乎湮沒的史實:中條山八百壯士血祭黃河》一文而被廣為人知。但這不能等同於「血祭黃河」最早就出現於這裡,如果這樣去等同,那就是在偷換概念。
實際上,「血祭黃河」有著大量的歷史記載,編者這裡列舉一二。
考慮到《立馬中條》一書是2004年出版,那麼在此之後的文獻資料都有可能是出自該書,那就列舉該書之前的文獻。
1941年中共陝西省委統戰部編寫的的一份名為《
西北軍的歷史
》的文件,該文件寫道:
「在六月六號,敵人開始以九路向西北軍的防地中條山進攻。由於西北軍的英勇抵抗,敵人也有很大的傷亡,但因敵人的進攻猛烈……,使得這次戰爭最後遭到嚴重的失敗,
一千餘官兵死傷了
,
百多跳黃河淹死了
,
百(多)被敵人俘虜了。
」(《陝西革命歷史文件彙集·一九四一年(二)》)
1986年出版的《
垣曲文史資料
》,有這樣的記載「本日(1939年六月六日)下午五時許,進攻九十六軍敵之主力將我一七七師壓迫於方家村、許八坡,老莊黃河沿岸,經白刃戰兩小時,因眾寡懸殊,損失慘重。該師除一部分由陳師長率領向敵後突圍外,
大部分經過肉搏以後跳入黃河
,
壯烈殉職官兵計一千五百餘人
。」(《垣曲文史資料·第2輯》,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西省垣曲縣委員會編)
1991年出版的《
渭南文史資料
》,有這樣的記載:「六·五之夜,日寇秘密集中兵力,突然從平陸縣城北高山南下侵襲,我軍猝不及防……,許多軍職人員和戰士被敵人逼近黃河時,既不投降,又誓不束手就擒,
面對滔滔洪流
,
毅然跳河
……」(《渭南文史資料·第3輯》,渭南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)
……
像這樣的文史記載,還能找到很多,本文限於篇幅,就不一一列舉。
包括《立馬中條》一書,它屬於「
紀實文學
」,
它不僅僅是文學
,
還有
「
紀實
」,如果你完全是虛構的,它就談不上「紀實」了。
實際上,該書作者之一張君祥在寫這本書時,
他自1986年就開始搜集關於「血祭黃河」的史料
,
從這裡可以看出
,
《立馬中條》一書里的「血祭黃河」,也是根據大量真實史料寫出來的。
不光是《立馬中條》,畫家李新安在繪製《
八百壯士投黃河
》的巨幅國畫時,
也是多次走訪抗戰紀念館搜集歷史資料
,用了7個半月時間才創作完成。
所以,「
血祭黃河」這段歷史,它並非沒有歷史記載,而是有著大量文獻史料的歷史。
說它是僅僅出現於小說的虛構情節,顯然是對歷史的無知。
二
人員見證
「血祭黃河」這段歷史,不僅有著大量文獻史料記載
,
而且還有活體資料
,
即事件的見證人
。
只不過,由於當年集體跳河的軍人無一生還,其它人員只能是從旁觀的角度進行見證,這就會因為觀察的角度不同,從而導致一些細節的不一樣。
親歷老兵
楊河清
,
當年參加「中條山之戰」的抗戰老兵楊河清,回憶當時與日軍血戰的是800人,戰死致26人時,由於彈盡援絕且拒不投降,
面對身後的黃河絕境
,
這26人縱身跳下
。老人在接受採訪時,回憶這段歷史,依舊淚濕眼眶。
親歷老兵
李玉傑
,
《新西部》雜誌2005年第8期,被採訪的老人李玉傑說:「在中條山的兩年多戰爭中,最讓我難忘的是隨孔從洲參加
黃河灘的公祭大會
。
當時公祭的是800多犧牲的新兵
。可惜呀,都是十六七歲的娃娃……」
當地老人
許登高
,
2009年,媒體採訪時年88歲的許登高,他回憶說:民國28年的一天,天剛亮,他在地里幹活,回家就聽人說,
100多個打日本的國軍跳下了黃河
。
當地老人
馬小丹
,
2009年,媒體採訪原馬家莊船工—81歲的馬小丹,當年躲在祖始廟懸崖下的窯洞里,
則是眼睜睜地看著國軍
,
從頭頂跳下去
,
150多人,在黃河裡砸起浪花
……
當地老人
楊小犬
,
碼頭崖村民楊繼洲之子楊小犬回憶,6月7日早上起來,
父親拿了兩個饅頭同他一起去黃河邊看看
,
看還有活著的戰士沒有
……
所以,通過上面的文字可以知道,「血祭黃河」這段歷史是有大量見證人的,他們之中有當年「中條山之戰」的參戰老兵,也有事發當地的百姓。
只不過,由於觀察者的角度不一樣,致使一些細節不同,比如在投河數字上,有人說是150人,有的說是26人,有的說是1000多,還有的說是800人。
但是,不管細節如何,所有見證人的回憶都證實它曾經真實發生過。
三
官方反應
另一個重要的證據,那就是我們官方與主流媒體的反應,也很重要。
「血祭黃河」我們大量主流媒體對此事進行過報道。
比如《
華商報
》2006年12月1日刊載《浴血中條,八百壯士捨身跳黃河》;
《三晉都市報》2011年4月6日年刊載《中條山八百壯士紀念碑落成》,報道中詳細記述了當年情景,還言「
殉國烈士當逾千人以上
」。
▲
三晉都市報
此外,包括《
陽光報
》、《
新西部
》
雜誌
、
中國教育電視台
在內的多家主流媒體,均對這段歷史有過詳細報道。
▲血祭黃河 圖自陽光報
▲中國教育電視台
而最為引人關注的當屬
為紀念中條山
「
八百壯士跳黃河
」
的壯舉
,
而在芮城縣陌南鎮聖天湖畔立的
紀念碑
。
你想想,
官方進行的這種活動
,
必須是經過詳細考證
、
確有其事才可能立碑
,
總不能道聽途說
,
根據小說里一個虛構的情節就趕緊來立碑吧
。
▲
圖自三晉都市報
倘若是工作人員發發微博,如果發錯了,還可以說是編輯人員業務不熟,但若這種事情一旦搞錯,那豈是兒戲?
所以,我們有理由相信,這座紀念「八百勇士」的紀念碑,一定是有真實歷史,才可能去豎立。反之,紀念碑既然被官方豎立,也就印證了這段歷史必然存在。
四
反對者
對這段歷史進行質疑,甚至對其進行否定的反對者們的觀點,其實不值一駁,因為他們的觀點看似無可挑剔、天衣無縫,但當你仔細去看時,就會發現漏洞百出。
比如,
反對者們否定這段歷史的一個鐵證
,
就是因為他們說這段歷史最早出現於
《
立馬中條
》
這部紀實文學
,
而且沒有史料
。
相信看到這裡,你已經不屑一顧。
這段歷史是有大量史料記載,也是有大量見證人員見證,它也並非最早現世於《立馬中條》一書,在此書之前,早有諸多文獻記載。
至於說「血祭黃河」最早見諸於《立馬中條》,實際上是一些人偷換了概念。
《立馬中條》一書最早出現「八百冷娃」這個詞,於是一些人就說成「血祭黃河」這段歷史最早出現於這本書
,這是一種偷梁換柱的搞法。
所謂紀實文學,首先它要「紀實」,其次才是文學,它必須是建立在真實歷史上,然後再進行藝術塑造,否則它就只是文學,而不是「紀實文學」。《立馬中條》作為紀實文學,其作者張君祥也說過,《立馬中條》里的「血祭黃河」,是在「歷史真實」的基礎上進行的藝術塑造,他在寫這本書時,自1986年就開始搜集相關史料。
我們要分得清「文學虛構」與「歷史真實」的區別,不能因為文學上的虛構,就去否定歷史的真實。
好比我們都知道抗日神劇是假的,你能因為「手撕鬼子」是假的就說抗日戰爭不存在嗎?或者因為某一部關於抗日戰爭的紀實文學存在藝術塑造,你就說抗日戰爭是假的嗎?
你能因為《三國演義》里很多情節經歷過藝術塑造,就否定諸葛亮在歷史上的真實存在嗎?
其次,還有人引述了一些國內「權威媒體」的報道,
比如《南都周刊》於2009年03月26日刊發了一位謝姓記者的文章《尋訪「八百壯士集體投河」真相》,該文從各個角度證實「血祭黃河」是不存在的
。這類報道也被一些反對者們廣泛引用,作為證據之一。
但是,筆者看了看這篇報道,發現不少問題,
比如,作者指出這段歷史無史料,通過本文可以知道,它有著大量史料,只是那位記者沒找到而已,並非不存在;
比如,該文指出投河戰士所在的「
新兵團
」
不存在
,所以是假的。但後來被證實,當年參與中條山之戰的第38軍確實存在「新兵團」,38軍孫宏奎就曾是新兵團成員。
限於篇幅,編者就不一一反駁。
本來,做這種論證,應該是不偏不倚站在中間位置的一種不帶情感的理性論證,但這位記者的這篇文章,卻是帶著強烈的情緒在裡面,比如他在最後一段說「一句話,我們不夠尊重歷史,人自輕,方有外人輕之。而於陝軍中條山慘烈抗戰史來看,先是被政治煙雲遮蔽,再是「八百壯士集體投河」由藝術創造成為「信史」,又何嘗不如此?」
一句「人自輕,方有外人輕之」意思是,我們自己自輕自賤,所以別人也輕賤我們。
所以,在編者看來,這類文章本身存諸多漏洞,再加之強烈的情緒偏向,用作證據來引用,意義不大。
我們不能去鑽牛角尖
,
去死命揪住一些細節就進行全盤否定
。
比如投河的八百人,要是只有799人,那這個事件就是假的
。
這種用吹毛求疵的方式去進行歷史的全盤否定
,
顯然是不對的
。
還有人
引用台灣方面的一些否定言論
來證明這段歷史的虛假,比如引述台灣一些陸軍軍官對「血祭黃河」的否定。
你想一下,台灣現在很多人是集體賣國,集體媚日,它們連中國歷史都併入到了「東亞史」,連自己歷史都能盤否定的人,你指望它們的言論能有多少可信度?
而且,那部分台灣人的言論,編者也看了下,它們只是一味的否認,卻沒有列舉相關證據來證明,只是經過自己的一番想像與所謂的推導,就一味的說那就是假的,不可能的。
你去引用一些錯誤的結論來證明自己的正確
,
這種論證也是毫無意義的
。
好比一個人說「1+1=2」是錯的,為什麼錯?沒有為什麼,反正就是錯的。然後你又引用「1+1=2是錯誤的」這個結論來證明「2+2=4」也是錯的,這種引用有意義嗎?
五
結論
綜上
,
「血祭黃河」是有大量史料記錄、大量文獻記載、並且有不少見證人員見證的真實歷史。
細節雖然尚存爭議
,
但事件真實存在過
。
它被不少主流媒體報道
,
也得到了官方以「豎立紀念碑」等方式的承認
。
我們對於一段歷史,對於歷史上的英雄,有就是有,沒有就是沒有,要以客觀的態度去對待。沒有的,我們不能憑空捏造,因為這不是寫小說。真實存在的,我們也不要去否認。
但可惡的是,一些人懷著各種目的,打著「還原歷史」、「追尋真相」之類的旗號,進行著歷史虛無主義。
正如當年他們否認「
狼牙山五壯士
」是假的,倖存者尚在人間,有鐵一般的證據在,他們都敢說那是假的;
邱少雲
犧牲時,隊友就在他身邊,鐵一般的見證,那些人也敢說那是不存在的。
還有那位
航校教官
,因為自己的飛行員學生在天上同日軍作戰時全部犧牲了,他自己也駕機上天同日機作戰,有「
日軍拍攝的現場作戰視頻
」為證,在這種鐵一般的證據面前,我們一些人還敢大言不慚的「論證」那是假的。
▲所謂的「還原真相」
▲網友駁斥
曾經的蘇聯,也是各種「歷史虛無」泛濫,比如18歲女英雄卓婭英勇的同德軍戰鬥,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,結果一些蘇聯人說這是假的。當大量的蘇聯英雄都被人為的弄得「不存在」時,當人們開始對歷史莫衷一是時,人們便開始懷疑這個國家,正所謂「
欲亡其國
,
先滅其史
」,蘇聯最後的下場我們都看到了。
如今的我們,不需要這樣的歷史虛無。
最後,再看看影視作品裡,那段感天動地的歷史場景吧:
▲電影《血祭黃河》片段
http://www.buzzfunnews.com/20181031152.html
心情煩悶需要新鮮事刺激一下嗎?請上:http://www.buzzfunnews.co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