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

日本媒體眼中的中日產業對決:28 比 21,中國勝





中日兩國一衣帶水,還是經常會被拿來比較。 日本著名商業周刊發表專輯文章《中日50個領域的對決》,把中日50個領域做了對比,覆蓋的面積非常廣,並且也相對客觀,值得一讀。


以人為鏡 可以明得失。


同樣,我們如果以國外媒體對我中國的評價,可以知道我們的優勢和弱勢在什麼地方。 也許國外的媒體觀點未必能接受,但只要有理有據,就有借鑒的價值。


1、創業企業、中國大大領先於日本



獨角獸企業(創立10年內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),中國77家,美國124家,而日本只有一家——2006年成立的Preferred Networks,主營大數據處理。 並且中國量產獨角獸企業主要集中在深圳和北京,以及未來的開發新區,雄安。


2、中國的產業革新


大大領先於日本,從政策、技術、人才三個方面對比



2025年製造計劃主要集中在10個領域,目標是2025年成為世界製造業強國,2035年成為世界製造業前幾位的世界強國,2049年成為世界頂級的製造強國。


為此,2009年中國的研究開發支出已經超過日本,並且在高度人才方面有大量供應。


中日企業的對比: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市值都是豐田汽車的2倍以上,專利申請中國企業也是世界第一。



日本主要60家企業調查,40%的公司認為5-10年後在自己的主要領域將被中國企業超越。


具體幾大領域比較


1. AI(中國強)



AI方面,中國主要在圖像和聲音識別方面積極進取,特別注目的企業:科大訊飛(29.260,0.04,0.14%),技術力量可以和BAI媲美。 右下圖:AI論文比較,中國是日本的7倍。


但日本並非沒有非常優秀的AI技術公司,日本的技術主要集中在圖像識別方面,在工廠品質管理方面有很高的運用,只是由於日本對個人情報的保護非常嚴重,活用範圍有限,像中國這樣 大規模的研究基本沒有。


2. 半導體(日本強)



目前日本企業還是有很大的優勢,但日本半導體業的衰退不可避免。 中國優秀的企業已經崛起,代表企業——清華紫光。


中國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要讓國產半導體總銷售額達到1兆人民幣,2025年國內使用的半導體75%國產化的目標。 這樣的規模是日本不可比的,技術方面東芝內存只能領先2年的優勢。


3. 顯示屏(中國強)



中國的京東方,簡稱BOE。 1993年才設立的企業,以製造真空管為主,03年才開始製造液晶屏。 而到了2017年佔全世界大型電視液晶的20%,超過韓國LG成為世界第一,手機、小型液晶屏也占到了世界第三位。 目前有機LED的市場份額也在急速擴張中。


從京東方的擴張可以看出典型的“中國速度”:投資300億人民幣的巨大工廠從開建到運轉只要18個月。 破格的吸人人才,從三星挖來的技術開發部門的高管年收入千萬,也為公司成長做出了巨大貢獻。


規模上日本肯定比不了,在技術上日本也已經不佔優勢。


4. 智能手機(中國強)



世界手機銷量排名:


1,三星。 2,蘋果。 3,華為。 4,oppo。 5,小米。


而日本圈外,最高的索尼一年產量只有456w台。


當然,在零部件方面日本依然發揮了極強的優勢,比如索尼的攝像頭技術占到了全世界的40%、是世界第一,其他部件方面日本企業也有很重要的發揮。 從這點來說,日本企業在部件供應商依然有一定的技術領先。


5. 電池(中國強)



本田汽車決定2019年將採用新能源科技(CATL)的電池作為電池汽車的主要能源,投放中國市場。


2011年成立的CATL在2017年就成為車載電池的最大公司,超過了松下。 目前車載電池前5名三名是中國企業(1新能源科技、2日本松下、3比亞迪(42.330,0.29,0.69%)、4沃特瑪、5韓國LG化學)


6. 空調(不分勝負)



2017年,格力的銷售額為2.5兆日元,大金的銷售額為2兆。 雖然格力的銷售額不光是空調,還有冰箱等白色家電,但格力和大金在空調方面比肩基本沒有異議。


格力空調主要是家用型,但在國外除了東南亞和中東一部分基本沒有存在感。 大金在大型空調,以及海外有很強的優勢。 並且大金和格力也有技術方面提攜,中小型空調由格力生產和開發,所以既有合作也有競爭,基本各執勝場。


7. 自動駕駛技術(中國強)



今年8月中旬,由百度開發的自動駕駛巴士“阿波龍”開始進入實驗階段,並且對世界推出了提供自動駕駛技術的“阿波羅計劃”,美國的英特爾、德國的BMW、日本的本田等都 有參與。


但整體上,對於自動駕駛技術日本企業非常慎重,參與度並不高。 所以在這方面依然處於觀望。


8. 新能源汽車(中國強)



2017年中國新車販賣總量達到了2888w輛,連續9年世界第一。 和第二位的美國1723w輛,第三位的日本523w輛有著巨大的量差。


但從分類來看,還是主流的日美歐系引擎車為主。 想在傳統主流引擎車上超過日美歐企業短時間來看基本不可能。 所以在新能源汽車上,中國想實現彎道超車。


2017年發表的《中國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計劃》提出了2025年要成為汽車強國,培養出數家能進入世界前10名的新能源汽車企業。


為此,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給予了極大的補助,一台汽車超過6w人民幣的補貼和免費上牌等優惠措施,17年中國新能源(5.510,0.04,0.73%)汽車銷售量77w輛,接近 世界新能源汽車的50%,其中90%都是國產品牌。


但目前新能源汽車處於品牌亂立的狀態,國產品牌過多,主要是BAT的投資企業以及像上海蔚來汽車這樣的獨立系,主要靠內需發展。


雖然很多企業計劃今後也要想國外發展,但目前情況主要是集中於發展中國家,能擠進日美歐國家的汽車企業還有待時日。


9. 機器人和工作機械(日本強)



機器人業界基本還是日本的天下,中國企業在精度和難易度方面還很難趕上。 雖然中國有最大的市場,工作機械的進口是世界第一,出口是世界第五,但從出口額來看只是第二位日本的一半都不到,並且在高端方面日本佔據了出口95%的 比例,中國的出口只有35%的高端工作機械。


在這個領域基本上是四強企業:日本的發那科和安川電機、德國的KUKA、瑞士的ABB。 這四家公司佔了全世界大多數機器人和工作機械的市場份額。 除此之外還有川崎重工、三菱電機、不二越等中堅公司,日本佔了絕對優勢。


但16年美的收購德國的KUKA使得這個勢力圈發生了變化,日本企業非常警惕美的是否會通過收購KUKA進軍機器人領域。


不過從目前來看美的並沒有大的舉動,對KUKA的經營也沒有什麼干涉。 所以目前依然在這個領域日本是強勢。


10. 網絡平台(中國強)




在這個領域,中國有BAT,美國有GAFA(google、apple、facebook、amazon)。 而日本根本找不出能抗衡的日本企業,所以純粹被吊打,面對通過網絡平台實現的店鋪×EC×物流的各種新生事物(盒馬生鮮、共享專車、餓了麼),日本 只有光看的分。


11. 技術金融(中國強)



這個領域也同樣如此,中國的在線支付達到了60%以上,而日本還不到20%,與其等日本出現這樣的企業還不如指望支付寶進入日本,再引進餘額寶的概率更高。


12. 動畫、視頻(日本強)



抖音在日本高中生中間也很流行,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其實是個中國軟件(27.210,0.43,1.61%)。 而像這樣上傳視頻的軟件在中國越來越多。


說起動畫,中國曾經號稱盜版大國,依靠字幕組之類的民間愛好者不斷宣傳,翻譯、向視頻網站投放,才有了現在視頻網站的繁榮。


中國也開始越來越重視版權。 由日本ニコニコ發祥的中國的B站,會員數已經達到了3800w人(日本ニコニコ只有76w會員),並且在秋葉原開設了攝影棚,開始製作自己的動畫。


當然,從動畫來說日本還是有壓倒性的優勢,中國的動畫目前雖然有了不少進步,但還不成氣候。


13. 高鐵(日本強)



從規模來說,中國屬於絕對的強勢。 中國的高鐵占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二,2.5w公里。 30年計劃擴張到3w公里。


但從國際化上來說,日本並不輸給中國。 17年中國高鐵總銷售額為1410億人民幣,海外銷售只有191億人民幣。 而日本高鐵的銷售額相當於350億人民幣,其中海外銷售比例為83%。


而且某些技術中國還依賴日本,17年日本高鐵向中國出口相當於30億人民幣。 所以某種意義上中國高鐵用的越多,日本高鐵的技術也會越被使用,並不是件壞事。


14. 原子能品牌(中國強)



今年6月末,中國2基核電站(廣東台山和浙江三門)開始投入使用,是世界最先進的第三代核電站。


雖然中國的商用核電站是從1994年才開始使用,比日本晚了25年。 但數量已經超過日本,而且日本的核電站大部分都處於停運狀態,從發電規模考慮中國是完全超過了日本。


從今後建設預定來說也是遠超日本,目前日本預定建設的只有1基,而且進度還不到10%。 而中國光第三代核電站就有24基的建設預定。


雖然爐心安全技術和安全規定還是日本更先進,但中國在技術上超過日本是時間問題,這是日本的共識。


而在海外市場,發展中國家由於價格問題不會考慮日本,都是中國和俄羅斯瓜分了。 發達國家只有看英國的核電站建設計劃,也有可能被中國拿到。


15. 造船(中國強)



2009年中國就超過日本,2017年超過韓國成為世界第一的造船大國。 主要公司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。 並且如果兩公司合併,將超越韓國的現代重工,成為世界最大的造船企業。


當然,在技術上日本還有自己的優勢,但這個優勢在越來越小。 以往運送液化氣的球形LNG船隻有日本和韓國能造(其他發達國家未必不能造,但基本委託給日韓造船),但中國在這方面有了突破,已經可以成功製造出了箱型LNG船 ,球型LNG船技術的掌握也是遲早的事情。


16. 宇宙開發(中國強)



從1970年東方紅1號上天(其實日本第一個衛星比中國早2個月),到現在已經將近50年,03年中國實現有人飛船上天,現在擁有自己的空間站,2022年開始正式運營。


而日本還沒實現這一步,雖然在技術上日本並不弱,但從規模和政府的參與度來說遠遠落後於中國。


17. 無人機(中國強)



中國大疆創新在無人機上佔有全世界70%,連日本市場都有78%的份額。 而在這方面日本基本上沒有自己的產品和公司,在無人機的使用方面也很有很多限制,所以基本沒有公司積極的進行開發。


18. 醫療機器(日本強)



2017年中國醫療機器市場為213.5億美元,在中國製造2025計劃裡也有醫療機器的發展計劃,但目前中國市場對中國企業的信賴度還有待提高。


這方面日本最大企業是奧林帕斯,內視鏡有全世界70%的市場份額。 而第二位的泰爾茂和威高集團合資成立公司,也在中國積極的開展業務。


19. 醫藥品(日本強)



從醫藥的市場規模來看中國是世界第二位,但90%都是仿製藥(generic drug),也就是說中國自己的研發藥品能力很低。


中國最大的製藥公司——華潤醫藥集團的銷售額只是日本武田製藥的四分之一,從市場規模來說這是非常不正常的。


中國的對策是積極從海外引入人才,每人給100w人民幣,吸引海外博士回國的“千人計劃”裡就有不少在海外研究機構的研究者,回國創業。 2025計劃裡生物製藥方面也是重點發展對象,新生製藥企業吸引了很多風投資金。


此外,中國還積極吸引國外製藥巨頭在中國設立研究室,提高中國的整體研究能力。 其中成長非常顯著的是江蘇恆瑞醫藥(56.730,-4​​.67,-7.61%),2017年銷售額135億人民幣,營業利益37億人民幣,每年成長超過20%。 此外還有歌禮生物科技和再鼎醫藥等,都是非常有希望的醫藥企業。


20. 鋼鐵(日本強)



中國的粗鋼產量是全世界的50%,日本的8倍。 從規模上來說不可同日而語。 但在高級鋼材的技術上日本技術領先,由於日本的鋼鐵公司和汽車廠商協作的很好,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設計和製造高級鋼材,這不是只要有先進的設備就能有先進的技術的。


目前中國正在削減過剩產能,中國企業在經歷過這次產能削減之後活下來的企業將會更強,假以時日也會向高級鋼材方面前進,在規模的效應下日本的技術也不會永遠領先。 按照新日鐵董事長的話“我能感到背後中國企業的呼吸。”



其餘領域,中國強的有:


21,電飯煲(雖然來日本的中國人都會買日本電飯煲,但美的是最大手,全世界26%的市場份額)


22,電視(世界份額中國26%,日本18%)


23,啤酒(中國的華潤啤酒世界第三,日本的朝日啤酒世界第7,第八位中國青島,第10位日本麒麟)


24,送電(從規模上來說不用說了,但中國有世界唯一的商業用超高壓送電網,所以不能只說規模)


25,石油(不用多說,中國是日本的4倍消費量)


26,太陽電池(中國最大手晶科綠能出貨量是日本最大手京瓷的10倍,全世界前三位都是中國企業)


27,手機契約數(日本7637w對中國9億1230w)


28,SNS(日本LINE7500w用戶,中國微信10億4000w用戶。不過從人口比例來說倒是差不多)


29,海運(日本162wTEU對中國303wTEU,從搬運能力來比)


30,空運(日本894億人公里對中國2306億人公里)


31,生命保險(日本5兆4220億日元對中國8億6522億日元,日本生命集團和中國人壽(21.080,0.02,0.09%)保險的收入對比)


32,銀行(日本304兆日元對中國443兆日元,三菱UFJ集團和中國愛存不存銀行)


33,洗衣機(從市場佔有率來說,海爾世界21%第一,美的16.5%世界第三,日本不在前5)


34,卡車(中國東風汽車(3.810,0.01,0.26%)26.2w輛世界第二,日本日野汽車11.7w輛世界第11)


35,化學(三菱ケミカル17年度3兆7244億日元,中石化7兆3978億日元)


日本強的有:


37,汽車(豐田年產1038w輛,上汽年產691w輛)


38,摩托車(本田年產1955w輛,大長江年產223w輛)


39,建設機械(5.280,0.15,2.92%)(小松年銷售額2兆5011億日元,三一重工(8.340,-0.26,-3.02%)6479億日元)


40,玻璃(日本AGC年銷售額1兆4635億日元,福耀集團3162億日元)


41,碳素纖維(日本東麗2w9100噸,中國神鷹5000噸)


42,紙(日本王子1兆4402億日元世界第四,玖龍紙業5256億世界第17位)


43,紙尿布(花王占中國市場的11%,恆安國際佔中國市場的5%)


44,成衣(優衣庫1兆8619億日元,海瀾之家(9.410,-0.06,-0.63%)3075億日元,成衣品牌中國很一般)


45,數碼相機(基本全是日本的,中國沒有)


46,電子部品(日本佔全世界的38%)


47,手錶(基本被瑞士和日本品牌瓜分)


48,化妝品(資生堂世界第六,中國品牌20名開外)


49,廁所用具(基本是TOTO獨占)


50,輪胎(世界第一的普利司通14%的市場份額,中國中策2%世界第十)


最終結果,日本21勝,中國28勝,一平。




*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虎嗅網立場

本文由 東洋經濟© 授權 虎嗅網 發表,並經虎嗅網編輯。 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,並請附上出處( 虎嗅網 )及本頁鏈接。 原文鏈接:https://www.huxiu.com/article/262861.html



未來面前,你我還都是孩子,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!





http://www.buzzfunnews.com/20180928913.html

心情煩悶需要新鮮事刺激一下嗎?請上:http://www.buzzfunnews.com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