閨蜜小文前幾天和我談起孩子的教育問題,說她家的孩子變的越來越不愛說話,外出的時候膽子變得越來越小,幼稚園老師也說這孩子在學校也很內向,小文知道,老師說內向是好聽,其實在她看來,孩子現在變得越來越「慫」了。
很多家長都有這種的感觸,小時候孩子的膽子很大,可越大變得越膽小,見了外人也很害羞不敢主動打招呼,家長會把孩子的這種行為歸結為「慫」,其實大部分孩子「慫」的表現都是不愛和小朋友交流,不愛和大人說話,更不敢和外人打招呼,而這些行為都是源於孩子的不敢說和害怕表達!而孩子之所以越來越「慫」,不敢說話,和家長脫不了干係,看看下面幾個原因吧!
在孩子犯錯時,不給孩子開口的機會
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后,只會教育孩子和孩子講道理,而給孩子說話的機會,不問孩子為什麼會犯錯,將來怎麼做。也不會讓孩子主動承認錯誤,導致孩子在之後的生活中會認為,犯錯並不可,可怕的是主動承認錯誤,他們會羞於認錯,犯錯后只會低頭不語,不敢承擔責任,不敢開口道歉。
這樣就導致孩子越來越羞於開口,尤其是在自己犯錯的時候,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不敢說話,越來越內向。
在孩子遇到困難時,媽媽主動幫忙處理,不給孩子求助的機會
前幾天在街上看到這樣一幕,孩子拽著媽媽的衣袖,悄悄的告訴媽媽他喜歡另一個小朋友手中的玩具,媽媽聽到后則主動的去問那個小朋友的家長,玩具是哪裡買的。可看樣子孩子已經5、6歲了,這種簡單的交流,孩子應該可以自己完成,但媽媽卻代替了,幫孩子主動解決了。
每個孩子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,往往家長總會先一步發現孩子的難題,會主動出面幫助孩子解決。而不是鼓勵孩子讓孩子自己去面對,自己去和別人求助,在家長的這種行為下,孩子會被「慣」的越來越膽小,越來越「慫」。因為他們沒有嘗試過和陌生人開口求助,少了家長的鼓勵和支持,他們更怯於去這樣做。
家長照顧的太「勤快」,不給孩子表述的機會
有的家長養育孩子很「勤快」,變天了會及時把孩子該穿的衣服拿出來,該睡了就給孩子張羅洗漱,這種過於溺愛的行為,會讓孩子少了很多表達和表述的機會。媽媽太了解自己的孩子了,以至於孩子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,媽媽就知道孩子想要去幹什麼,然後就立馬幫助孩子解決。
可這種養育的過程,孩子和媽媽之間都少了最基本的溝通和交流,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,以至於後來變得不敢說話,不會說話,被家長誤認為孩子太膽小,太內向,變得越來越「慫」了!
相信大家也明白了,在孩子們之間區分孩子膽小和膽大的方式,最常見的就是孩子敢不敢說,在外人面前敢不敢表現自己,敢不敢開口,所以,家長要多給孩子說話的機會,多鼓勵孩子去和家人和外人交流,而不是代替寶寶解決幫他們解決所有問題,那樣孩子肯定會變得越來越「慫」!
你家的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嗎?你是不是也經常代替孩子說話,不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呢?
http://www.buzzfunnews.com/20181132737.html
心情煩悶需要新鮮事刺激一下嗎?請上:http://www.buzzfunnews.co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