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所周知在自然界中鳥類的卵都是要靠自己孵化的,它們不能像一些爬行動物一樣,把卵產在沙子里自然孵化……
然而凡事都有例外,這世界上還真就有一種鳥類,它們並不親自孵化自己產下的卵,而是使用特殊的方式靠自然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孵卵。這種鳥類就是——叢冢雉。
叢冢雉的知名度並不高,它們只在澳大利亞的東部和東北部才有,許多人一輩子也沒有機會見到它們。這種鳥的個頭很大(不過在澳洲並不起眼),成年後的體長足有七十厘米,體重可達五六斤,比一般的家雞還要大。
如果評價長相的話,叢冢雉的長相併不怎麼優美,雖然身上的羽毛還算艷麗,尾羽還算美觀,但是卻有著細細又裸露的頸部,仔細看起來倒有幾分讓人起雞皮疙瘩。
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,叢冢雉也屬於雞形目一下,細分在冢雉科(整個冢雉科有多達七屬二十種,大多數都分布在澳洲區域,只有少部分在印度尼西亞繁衍生息)。
叢冢雉的繁育能力很強,即便是在澳洲毒物滿地的條件下,整個族群的數量依然保持著穩定的增長態勢。當然澳洲地廣人稀也是叢冢雉繁衍的一大利好,畢竟相對於有毒的獵食者來說,人類活動帶來的威脅還更大。
在所有的雞形目鳥類之中,叢冢雉是最懂建築的,或者是說雄性叢冢雉是最懂建築的。它們可以鑄造又大又舒服的育兒巢。巢穴看起來像是一個巨大的土包(看起來比較丑,甚至有幾分滲人),裡面塞滿了各種植物的莖葉。這些都是為它們即將來到世界上的幼雛做準備的,整個建造過程長達一百二十天左右,非常地辛苦。
待雄性叢冢雉將巢穴建造好以後,雌性差不多就進入了產卵期。而後雌性叢冢雉會將卵產在雄性叢冢雉建造的育兒巢里。經過長時間的自然變化,此時「土包」中的植物莖葉往往已經開始腐爛變質,而植物腐爛變質的過程會產生大量的熱量,這就給叢冢雉的卵提供了足夠孵化的條件。這也是為什麼叢冢雉不需要親自孵卵的原因。
雖然說不用親自孵卵,但是叢冢雉父母也是需要關注整個孵化過程的。在雌性叢冢雉產卵之前,雄性叢冢雉需要先確認育兒巢內的溫度是否合適(一般需要維持在三十三攝氏度左右),確定沒有問題之後,雌性才會將卵產進去。而在等待幼雛孵化的過程中,叢冢雉也需要關注天氣的變化,隨時根據氣溫的變化來調節育兒巢的溫度。
結語:
叢冢雉的確不用親自孵卵,但它們卻付出了比孵卵更多的辛苦。巨大育兒巢的工作量就不說了,在等待幼雛孵化的過程中,叢冢雉還需要通過培土和去土來調節育兒巢的溫度。感覺上就像是專門造了個大炮來打蚊子一樣。有時候真的感覺自然界中的一些生物不可思議。
生命的第一需求是生存,每一個物種都有保障自己生存的權利,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,從自己做起,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類自己。
作者系網易新聞·網易號「各有態度」簽約作者
TAG:動物世界 |
http://www.buzzfunnews.com/20181233200.html
心情煩悶需要新鮮事刺激一下嗎?請上:http://www.buzzfunnews.co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